安溪尋根,  生活札記

尋根之旅-廈門Day6(下午)

這次來福建進行尋根之旅,伴隨著丹妮絲颱風,從馬祖、福州、泉州、安溪到龍門,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驚喜與體驗,最後兩天待在廈門主要的原因是幾個一直很幫忙的網友,小蘇思弘

一直很難想像素未謀面的網友竟然如此用心的在協助我進行尋根的一些作業與資料收集,也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給我參考。

首先要感謝的是小蘇,在兩年前不僅給我安溪縣開閩王研究會的聯絡方式,也介紹了安溪縣當地的宗親給我認識,並協助我尋根的事宜,也打聽到龍門鎮那邊有少數幾個姓王的人家,王連會宗長提到的榜頭為盤頭雅音,也與昨天白會長所提的音同字不同,有異曲同工的感覺,由於某些因素本來應該在2024年年初前往拜會,卻因為許多因素延遲到了今年七月才成行。

群組內三人小蘇是關鍵的聯絡人,遺憾的是王連會宗長已於今年6月仙逝

7/14晚上與小蘇及他的朋友葉老師約好在一家咖啡館見面,初次見面令我驚訝的是好年輕的兩位小夥伴,年紀跟我的孩子差不了多少,但是他們對於我尋根的事情卻充滿了熱情,聽他們說甚至曾經特地到石盤頭、大埔尾那邊去探訪過,也與我昨天的「摩的」踏查結果相同,該地區大部分都是姓陳的人,人家沒有姓王的人家。

兩位年輕夥伴聽著我敘述著這幾天行程發生的人事時地物,也給予我一些廈門與安溪當地的相關知識與傳統習俗,初次見面小蘇,與我觀察朋友圈的他感覺沒有太多的差異,就是一個很有質感很有文化的年輕人,讓我想到鹿港老家十宜樓的文人雅士,很優雅也很有格調的在過著生活。

而且葉老師主修歷史,大陸人在早期前往台灣也有很多深入的論述,果然是學歷史,和他的對話與這幾天在閩台緣博物館,泉州看到的都能相互呼應,讓我這個工科背景出身的,霎那間對歷史與地利產生了極高的興趣。

由於咖啡店營業時間的關係,兩位年輕人很客氣地送我回飯店,結束了一個愉快的對話,希望兩岸未來可以進一步交流,兩位年輕人也可以到台灣來走走看看。

沿途看到口罩時期運作快篩亭子,這2年真的還蠻有感觸的。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