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尋根,  生活札記

尋根之旅-龍門Day5(下午)

由於許多的跡象都顯示祖先傳下來的住址【安溪縣盤頭鄉埔尾村】因該就是在龍門鎮附近,下午就打個網約車前往龍門鎮,開始深入踏查。

到龍門車上,早上打車的陳師傅也傳來訊息,建議找祖厝的名號及及當地老人家,會比較容易找到的資料,而聽他講閩南語音檔0:11、032處榜頭的發音,幾乎就與祖籍地記載的【盤頭】的發音一模一樣。

來到安溪縣龍門鎮(清朝時代的依仁里)的舟美酒店,第一件事情當然是迎賓茶水。

炎炎夏日,來杯茶水非常消暑。
飯店很清幽,性價比很高

詢問了一下前台小姐姐,當地有沒有出租摩托車(電車)的店家,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對於沒有交通工具的我,當場陷入困境。還好小姐姐慷慨的借我他的電動車,但是要在下午4點他下班前車,真的實在感謝,沒有她的電動車,還真不知道如何處理,騎上電動車便開始我的尋根鄉土調查了。

第一站便騎著小電動車先到榜頭村村委會,詢問相關事宜。

進了村委會白書記熱請遞上瓶水,在詢問村書記白先生得知該村大部分都是姓白的,與早上出租車的陳師傅說法一致。

剛好閩台緣博物館的黃先生也傳來當地耆老白天津會長的聯繫方式,方便在地詢問。並且也傳來盧田鎮王姓家族詢問的情況

盧田鎮劉先生的訊息內容,與安溪縣開閔王研究會王會長有相似之處,有些人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沒入祖譜。

因為4點要還給前台白姐姐的電動車,在詢問村書記後給予一個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摩的】,非常神奇的體驗,白司機大約是60幾歲的人,便騎著摩托車戴我到到個村落去尋找祖先的下落。

白司機很樸實,當地人做摩的3、40多年認識的人也很多,這次尋根幫很大的忙。
先到地名最像的地方詢問,兩個地方相距不遠,相距大約1公里。
相似地名大埔尾、石盤頭兩個地方,主要以陳姓為主,比較少有王姓人家。

依照剛得到的線索龍山村埔尾尋找王姓人家。

到了龍山村當地人卻說這邊的人清一色都姓林,沒有姓王的。

而且也叫埔尾的地方太多了,白司機說姓王的只有西珩那有幾戶而已。非常有意思的是影片3:00附近有與鹿港一樣的語助詞【Hong ae】,特別親切~~

「埔」這個字在地名中,最核心的含義是指平坦、開闊、可耕種的土地,常與「沖積地」、「平原」、「開墾地」等概念有關。在台灣的地名中,「埔」通常反映了早期拓墾時期的地貌特徵與農業利用情況。

尤其在台灣、福建、廣東等地,常見如「埔里」、「大埔」、「南埔」、「五分埔」等。地名中的「埔」有其特定的語源與地貌意涵,所以頂埔、埔邊、

就龍山村,就有埔頂、埔邊,但沒發現埔尾,可是王連會宗長先前聯繫資料確有提到龍山村有埔尾一個角落。
王連會宗長先前聯繫資料有提到龍山村有埔尾一個角落

本來提到要到派出所詢問,沒想到白司機說龍門鎮派出所周六日休息,只好暫時作罷,先前往榜頭村再次詢問白老師。

到了白老師家,開啟泡茶聊天模式

司機白先生與白老師是舊識,白老師是龍門中學的歷史老師,與師母都很健朗也很健談,因為姓王的在龍門鎮真的比較少,白老師建議不如先到已知道【西珩】那幾戶王姓人家進行了解。

西珩地區,道路上上下下,不得說白先生的技術真好,最後在詢問下,找到了王姓宗親福氣兄。
王姓宗親名字很福氣,就叫福氣,看著我整理的安溪縣誌。

福氣兄,對於我的來到非常驚訝,也很仔細的說明,這的區域王姓宗族的來龍去脈,更提到早期有5戶人家集中有4戶因為各種因素(戰亂、瘟疫、農作歉收…)遷襲到台灣或南洋,現在他所居住的地方叫霞美厝、在霞美厝西邊有西霞厝,有約10多戶的王姓人家,再往西一點有個地方叫金埔厝,早期叫草埔尾,也有王姓人家在哪居住,不過現在改住白姓人家。

與中藥店老闆確認該地區厝號為金埔厝,外人稱金埔厝為草埔尾有點嘲笑的意味。
再詢問附近的老人家確認早期是名稱【草埔尾】,當時只有土路野草樹林很多,是否因此將【埔尾】多了個草字不得而知。
福氣兄,特別標示這塊為草埔尾,早期是有王姓族人居住的,後來改居住白姓宗族。

非常感謝,我們宗親福氣兄陪伴拜訪當地相關人士,還開車載我回飯店,一天下來訊息量很多,回到台灣整理恐怕還得費許多心思整理與釐清。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